朱昌俊(华西都市报评论员)6月20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向1103名应届毕业生授予相当于本科副学士学位的“工士”学位证书。据悉,这是国内首所高职院校试水为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授予学位。(6月22日《中国青年报》)
在虚假文凭、学历崇拜流行的社会大背景下,增设工士学位还是不免引发种种疑虑:是否会助长新的学位与文凭泡沫?能否真正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特别是工士学位所要求的“三证”、“四合格”,又令人担心是否会偏离职业教育重实用性的技能培训目标,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设置不必要的学历门槛。类似的审慎态度确实不乏针对性,但必须正视的是,仅仅将职业教育视为是纯技能培训的社会观念,早已过时,且过度功利与单一的培养模式也被实践证明难以跟上产业转型的需要,更何况,“动手能力强”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必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那种将读职业教育视为是考不上大学的次优选择的观念,也应该被重新审视。说到底,职业教育的发展只是社会分工向更精细层面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人文高等教育并无高低优劣之分。而设立工士学位,恰好在职业技能培训之外,增加了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不仅利于职业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随之增加了一定的筛选机制与淘汰效应,将在无形中激发职业教育内部的升级动力。
设立工士学位,还有利于消除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所承受的社会性偏见。职业教育中缺少一定的学位认证机制,本身就说明其被排斥在既有的学术体系之外,不但会影响到年轻人的择校、择业观念,也给职业教育者的继续深造带来现实困难。以此而言,工士学位的设立,对于职业教育的自我发展而言,将起到一定的正名之效。
所以,真正要担心的是,工士的评定沦为学士的“降格以求”。众所周知,任何学位的设立都是极其严肃之事,学位认定也必须具备独立而科学的评选标准,而非仅仅是增设一纸文凭。鉴于此,对于尚处于试水阶段的工士学位来说,尽快建立与完善评选标准与体系,促进传统职教体系的转型,重新构建契合学位定位的培养模式,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必须防止随意授予等违规行为。如此,工士学位才能名副其实。
归根结底,工士学位诞生于职业教育的转型期,它是助力职业教育向更专业发展的一个产物;但工士学位要想实现此一制度性初衷,更离不开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如办学模式、培养体系与标准的更新等。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这个意义上看,两者都需要一场自我正名。